Buying My First RV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露營故事|大纪元旅游网
简体 | 正体
2024-10-04 | 星期五

Buying My First RV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Outside-RV.jpg

2021年的4月29日,是我们卖大屋的交房日。

前一天的上午,我们最后一遍检查房屋、清洁之前遗漏的角落,关好门窗,然后驾车慢慢驶出了这个我们住了5年半的大屋。望向长长的车道边的树林里,有老父亲亲手做的原木长凳,还有自己挥汗如雨、辛苦去除灌木乱枝后的树下林荫……阳光明媚,心里却别有一番难捨的波澜起伏。

别了,我们的大屋,别了……罢了,打住!再别矫情惆怅了,毕竟这一买一卖间,你这厮一定已获利颇丰了吧(有看官至此喝道)。

好吧,下面咱也就开始筹划一下今后Homeless的生活吧。之前有个朋友提醒我们说:「你们不是homeless, 你们仅仅是Houseless。」这是最新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奖得主——《无依之地》中着名的臺词。这赵婷也太应景配合了。 

因为我们即将开始的新生活,正是「第五轮房车之旅」。

一直以来总是很有感慨,为什么从中国到加拿大,始终无法摆脱为房疯狂的社会氛围呢?为什么我不能跳出去,摆脱这种束缚呢?似乎每个人都是为房子而活——昂贵的地税、房贷、佔地……整个社会的经济也是围绕房地产而展开。众人就如同置身于一个大赌场中迷醉忘我。我能不能摆脱这一切?哪怕祇是尝试一下?自从孩子们到美国上学,我们就已经成了空巢家庭。夫妻俩守着空旷的大屋,这头喊那头听不到的,实在是太浪费资源,而且成天心为物役,忙完了草坪忙机器、忙完了清雪又得忙种草种花……豪宅的瘾我们也过了,不过如此。从刚开始的兴奋自豪到后来的决意断捨,这也算是一个归于平淡的心态转变吧。

当然了,毋庸讳言,也是加拿大房市的火爆商机使然。作为商人,我们的直觉本能就像巴菲特说的「众人疯狂时我们要恐惧」,总是有些如履薄冰。不奢求能在最高点上沽出,如李超人的信条——「不赚最后一个铜板」应该是更稳妥的。所以我们卖房很坚决。

言归正传说房车

第五轮房车。为什么叫第五轮5th Wheel?难道真有5个轮子的房车吗?有兴趣的看官请自行谷歌一下。我们就是在这样懵懵懂懂的状态下开始了我们的房车的探索之旅的。

我们之所以一开始就考虑直接买相对更重型的「第五轮」,而不是从小一点的Trailer或Class C型起步,也是颇费了一番研究分析的:第五轮在拖拽旅行时更安全、更容易驾驭,不易出现S型摇摆;与主车的组合长度有重叠,所以总长相对更短;室内天花板高,舒适度更近似住房;与C型相比,没有引擎等装置,保养成本更低;主车和房车分离之后方便出行购物,等等。

油管上有业内告诫:得先选好房车,再买相匹配的皮卡。我们谨遵执行。目前房车行业是品牌多、厂家多。我们是真正的菜鸟,英语水平还差,就更是雾里看花了。幸亏当初介绍我们第一次接触真实的房车/营地体验的媒体人依琳女士施以援手,帮助引导我们挑选了Keystone的Montana High Country 280ck,这是RV最好的品牌之一,也是Montana系列中最短的一款,但也有32英尺(近10米)长。

钻研门道选皮卡

房车有了,接下来得去寻找合适的皮卡车了。原本想像选购皮卡车应该是件简单的事,没想到也是挑战重重。

首先是技术数据的确定。大家普遍认为,皮卡车最主要的是拖拽能力(Towing Capacity)要够大,但是很多人包括我都忽视了另一个重要的指标——承载能力(Payload Capacity),很多在城市家庭里很流行的半吨皮卡(Half ton truck)如150/1500之类的,一旦载重过大,轮胎或后桥悬架系统就会立刻出问题,那可是严重的安全隐患。这就是为什么在街上,我们看到很多皮卡明明后箱(Truck Bed)还是空的,却必须弄个拖车挂在后面载货的原因。除了半吨皮卡外,还有3/4吨(Three-quarter-ton 250/2500)和一吨(One-ton 350/3500)皮卡,都是根据承载能力而划分的。

作为一个精明的买家,我们希望皮卡车的能力足够,但却不愿功能过剩,增加能耗费用。所以预期购买250款。我们遍洒英雄帖,与三大品牌(Ford、Ram、GMC)的很多车行约见。也许是我要购买的车型比较小众,车行的销售们几乎没有多少专业的知识和经验,祇有亲切友善的销售技巧。这可远远帮不上客户啊。

于是我只好自己深入研究、对比计算、多方验证。最后结论是:能匹配我们的RV的,必须得是1吨(350/3500)级别的皮卡。选好车了吧,但接下来还有问题,买到现车。

疫情导致各大车厂都出现下单后到货遥遥无期的问题。这样我就必须四处查找各家车行的库存,寻找符合我需要的车型。期间真是颇费周折(此处省略一万字),最终在密市一车行找到了我们的「大白」(这是我们给Ram大皮卡起的名字)——白色的Ram 3500柴油引擎/爱信变速箱/8呎长箱/双排/后单轮/预装5th Wheel Prep Group,它符合了我们全部的需求。 

5月21日,经过2个小时的几条高速公路的辗转,太太和我从150公里之外的RV车行处把房车挂上我们的「大白」,顺利开到了Simcoe湖边的营地里。我们的房车生活终于正式开始了!

重踏未知旅途

这个新旅程的开端,让我们回想起七年前第一次登陆加拿大时的心情。对于人近中年的我们,重新踏上未知的旅程,心里对房车之路还是充满了好奇、兴奋、紧张和期待的。各位看官,我们是不是有点疯啊?哈哈,反正除了依琳外,周围的朋友对此没有一个鼓励贊成的,而且来到房车营地四处一看,也只有我们一家华人。

七年以来,就像很多的投资移民的朋友一样,我们在自己的大屋里成天燕子衔泥一般精心构筑着自己的堡垒,真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如果不是还有一些语言班的同学、朋外,真的感觉和现实都有隔膜了。七年来语言能力的进步也是有限,经常走到哪儿仍然是Finger English。物质确实比较富足,但心底深深的失落迷茫依然挥之不去。

往日曾经的青春热血、奋发图强,难道都已随风而去了吗?人生下半场就做一个富足寓公了吗?不!我们还年轻,我们还要去「行万里路」,去「世界的早餐篮子」草原省看一望无际的麦田,去黄刀去看北极光的绚烂多姿,去落矶山下看北美山嵴的雄浑壮阔……哎等等,别老那么文艺范儿,我怎么感觉你们这是在穷凶极恶的省钱啊!(有看官打断问到)

是啊,当然省钱,真省老钱了!省钱多好啊,而且省心。人生上半场凈做加法了,下半场也该做点儿减法了。对中共国式的物慾横流的显摆生活,我们已经疲劳厌倦了。

难道我们不也是「躺平」在了加拿大的房车里了吗?什么火爆房市、银行贷款「魔给纸」、昂贵地税「踢刻死」、草坪花园「懒得赐给品」……一概都与我无关了!从这方面看,我们也确实是「躺平」了,躺得还蛮舒服的。

因为RV里空间不大,我太太也很满意,终于不用再天天从早到晚地收拾,也能保持整洁了。人恐怕只有在搬家时,才会发现自己积存了那么多没用的东西。最后无论是在kijiji大甩卖还是分送朋友,之后的那种如释重负的感受,你一定会觉得断捨离的简单生活真是美好。

就像那《无依之地》里,你觉得这些房车族们他们到底是在寻找什么呢?依我看,城市里许多人殚精竭虑,劳碌奔忙,其实无非不过是为了躲避自己而已。躲避自己无法躲避的终极问题:无论是谁,老病死都正在一天天逼近……

传说释迦摩尼佛当年贵为王子,目睹老人、病人和死亡,感慨人生的无常,最终抛弃人间富贵而出家苦修。佛陀看到的,我们这些常人难道一点儿都看不到吗?要么是我们智慧不够而麻木不仁,要么是贪恋声色犬马而迷了心窍。还有的努力去做事、建功立业,用人间的功名利禄来消弭、摆脱那如影随形的无常阴影。

但是,时光啊……两千五百年前孔子伫立在滔滔大河边感慨道:「逝者如斯夫,不捨昼夜」。至于我们自己,就像苏轼吟唱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后记:

主编看了我这篇文章后到访我RV房车营地的新家。房车里厨房的设施配备和一般房子的厨房无异,太太就在RV里为杂誌团队一行烹饪了几个拿手菜。席间,主编让我再写一写住在房车里的生活感受,包括困难和不适应的方面。

其实住在房车里的头两天,因为还没摸清使用的门道,研究怎么烧热水,半天也不得要领。翻查用户指南,通篇都是警告、警告、警告(Caution), 让人觉得编纂者只是把撇清责任放在首位,却没有多少为用户排忧解难的正题内容,也几乎没有一张图示。无奈之下只能在网络上搜索。还不错,在一个RV论坛里Keystone Montana的群里找到了相关问题和解答。还有给排水的问题,我尝试将车底部的排水阀关闭,然后给淡水箱充1/2箱水,煤气罐加热,终于在第三天可以有热水洗澡了!

第三天气温骤降雪花飘飞,太太和我取出来冬衣穿上仍然冷的不行,太太安慰我说:没事儿,咱们小时候家里面就是这样子的,冷点钻被窝里就好了。房车里那个壁炉有个电加热的暖气,我们用它取暖。直至第四天,我终于搞明白了原来房车上的空调控制系统也可以控制的热风炉,嗨,真是老外了。热风炉轰隆隆地点着之后,全屋马上就暖洋洋啦。

现在一切都已尽在掌握中了。每天早餐之后,我信步出门步行,阳光普照一片田园风光,房车营地里家家户户的门前、邮箱旁都精心佈置得奼紫嫣红。虽然看不见主人,但我能肯定他们一定都是些热爱生活、爽朗欢笑的人们;路边平展的土地上,农夫开着机器铲下成品草皮;远处马群们在安详地吃草。迎面而来的一群群的骑自行车的人们,愉快地朝我挥手微笑;路边的湖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心底涌起了阵阵感慨,移民这么久,我们终于过上了真正的加拿大生活!

房车图片来源:萧楠 / 露营地图片来源:Elm Grove Trailer Park Ltd

广告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