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4年06月10日讯】打从福特当选市长之初,多伦多的公共交通建设,就备受各方关注,他信誓旦旦的地铁(Subway),与因缺巨资而代用的轻轨(LRT),争得沸沸扬扬;如今离市选仅剩数个月,各位看官是继续支持福特的」地铁蓝图」呢?还是要选择曾任公车局主席的史廷兹之」轻轨计划」?或是要力挺邹至蕙的」尖峰时间增加10%公车服务」呢?在路线方面,您会认同庄德利的」市区输缓线」吗?还是以士嘉堡的居民考量为优先?
前几天多伦多副市长凯利,在答覆记者询问有关其差旅费运用时,曾提到」前阵子往台湾」,」当地的公共交通建设还不错」等语,而本人去年初也曾回台省亲,不揣浅陋地要呼应一下他的话。犹记得三十年前,我服务于社会工作界,当时台湾一鼓劲地推动社区发展工作(Community Development),学者官员及民间有志之士,相继出国考察;当时我的主管,就是其中之一,记得他还特别向我提到加拿大的士嘉堡(Scarborough)这个地方,因为拥有RT轻铁,成为社区发展的楷模。
三十年过去了,台北市已从当时的公车满街跑的景象,到今天捷运系统的四通八达;而反观加拿大的第一大城——多伦多,其地铁增长缓慢,如今输运六成旅客的任务,还落在公车上,而士嘉堡的那条快要届龄退休的RT依然还是RT。
前任市长苗大伟常说多伦多拥有最好的公交系统,可是笔者曾到过日本的东京和大坂,法国的巴黎,美国的洛杉矶及纽约,还有咱们加拿大的温哥华及满地可,亲身尝试他们的公交系统,我着实不以为然。
其实,现今大城市的交通运输,四通八达的地铁应该才是公交系统的主力,承载八成以上的旅运,不及之处才由棋盘式的公车系统搭配完成。为甚么多伦多的公交系统会跟不上时代呢?我想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都市化,因为本来多伦多并不如现在这么大,她和市郊各城镇的交通运输无法由市自行定夺,所以起初TTC(Toronto Transit Commission)是由省政府统筹运营;后来都市化的结果,形成现在的大都会型态,多伦多于十几年前,与市郊的五个城镇合併(包括士嘉堡),成为现在的多伦多市,TTC也改由市府接手,财力相对自然有限;不但无力增建,维持都觉困难。而近二十年来,大量新移民陆续拥入,他们对公交系统更为依赖,但他们的投票率又非常低,吸引不了政客民代的高度注意。
所以第二个原因就是民主政治制度下的产物,政客为了胜选,只想开闢选区内的新道路,争取在选区内多设公车站,作为政绩。但是公共交通建设是需要长远规划及整体性考量,花费巨大,却又不易在短时间内看到效益,尤其兴建时所导致的交通黑暗期,导致民怨沸腾;再者,经费来源多以加税为主轴,更是选票大忌,所以这样的公交系统以拖待变了多年。其实TTC一直有地铁的新路线规划,当有经费时也会着手进行,譬如雪柏线短短的几站就是一例。
另外;还要提到街车Street Car,它是五0年代,用以取代马车改用电为动力的大众运输工具,虽然符合环保,但现在电价很高且常有缺电断电之虞;加上电网遍佈整个市中心区,容易成为恐怖份子攻击的目标。它的行进速度慢,无冷气系统,暖气亦很小,时至今日可谓落后,不过没有足够普及的地下铁,原有的街车只好继续它的使命。现在所提的轻轨,就是新版的街车,以柴油引擎为动力,也会有冷暖气予人舒适,以及低的地板,提供乘客上下车的方便。就本地的气候来看,候车真的是件苦差事儿,尤其是天寒地冻的时候,站在街道上伫立瑟缩;而地铁站能够挡风沙遮雨雪,行驶时又无堵车壅塞的烦恼,的确是最最有效的公共交通工具。但是庞大的经费,交通黑暗期间的苦不堪言,加上需时甚久,只好把地铁网络当作远程目标,先兴建一些新的轻轨路线作为中程计划,而类似增加公车服务的举措,就是短期的改善措施了!◇
(责任编辑:文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