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秘訣:耐心加冷靜|大紀元多倫多

2024-11-25 | 星期一

股票投資秘訣:耐心加冷靜


【大紀元2014年12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平多倫多編譯報導)個人理財編輯Adam Mayers最新撰文說,股票投資切忌追尋新聞節目中的所謂專家的建議,千萬不要受其鼓動而買賣股票。成功的投資秘訣,不是預測,也不是選擇好股票好基金,而是制定計劃,然後堅持計劃,保持冷靜,消除一切不必要風險,將成本保持最低。

要尋求真正的投資建議,有的是辦法,如賓州大學Wharton商學院金融學教授Jeremy Siegel在20年前出版的《股票—長線法寶》一書最值得擁有,目前已第5版。該書新增內容有自大蕭條以來最大股市危機—2008~2009年股市崩盤,被《華盛頓郵報》譽為永遠的10大暢銷書之一。

 

股市是最佳投資


作者Siegel認為,股市儘管有風險、波動和不可預見性,卻是放錢的最佳地方。通過對200年數據進行分析,他發現,美國股票在此期間扣除通脹因素後的年回報率高達6.5~7.5%。這說明,目標放得越長,越有利。他建議,從現在起,盡早開始,買入長線股票,然後持有。

Siegel不太熱衷互惠基金,看好指數基金和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他還發現,戰爭期間通脹雖高,但與和平年代行情一樣表現不錯。股市大波動中,不到4分之1與重大政治或經濟事件相關。

書中還有一個章節分析不同月份股市異常表現,如1月股市效應,1個多世紀以來,每年的1月份小公司股票表現要超過大公司股票。還有個奇怪現象是,如果1月份表現好,整年表現也會好,但不總是這樣。9月和10月是最糟糕投資月份,另外不知為何,投資者都喜歡星期五,但不喜歡星期一,其中原因可能是週末期間有充分時間思考。

 

股票投資策略


Siegel說,全球股市恐慌時,很難保持冷靜和理智,受大眾情緒影響,很容易作出偏差判斷。制定計劃,保持穩定的投資組合,尤其易受情緒控制的人更應如此。交易頻繁的投資者,實際上回報並不好。

股票投資要保持現實心態:過去200年,如扣除通脹因素後年回報率一直在6~7%,不要指望會有更高回報率,尤其在目前股市環境下,回報率可能更少。

投資要做長期打算,時間越長,回報越穩定,因為時間會撫平短期波動影響。不要試圖打敗市場,你永遠贏不了。許多人夢想在巨頭企業創業期間有先見之明買入其股票,但追求這種贏法的投資者,回報通常很差。

投資組合要多樣化,除了北美股市外,還要投資國際股市。當今全球經濟環境下,一定要將3分之1的投資放在北美股市以外,如投資新興股市等。

如果對股票選擇能力沒信心,就買指數基金。標普500指數基金自1971年表現就一直超過近3分之2的互惠基金表現。另外要看股息股票,選擇那些價格收益比更低、股息收益更高的股票,相對增長股來說,回報更高,風險更低。

Vanguard Investments創辦人John Bogle說,風險與財富總是如影隨形,不冒險就不會有回報。股票投資越早開始越好,堅持一個投資計劃,利滾利自然會產生奇蹟。制定投資計劃後,不要為市場動向所動,堅持到底。

買股票要牢記均值回歸。長遠來說,回歸市場均值永遠在所難免。投資是要有合理期望。未來10年投資回報有可能要比過去低,扣除成本和通脹因素前的7%股市年回報率和2.5%債券回報率期望值,更現實合理。

股票過去回報高,不意味著將來也好。過去行得通的,不證明未來就行得通。不要上錯末班車,千萬不要在股票價格巔峰期買進。另外,購買曾經的盈利基金,危機四伏。

買大市,如股票基金,而非個別股票。不要將時間浪費在個別股或股票基金上,購買指數基金或交易所交易基金,風險更小。投資低成本低週轉基金,不僅費用低,還能增加回報。

簡單勝複雜。金融機構就像狡猾狐貍,賣的都是複雜產品,收取昂貴諮詢費。指數基金就像刺蝟,遇到威脅時只是將滾作一團變成刺球,簡單,但更有效。◇

責任編輯:文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