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族處置房產前要三思|大紀元多倫多

2024-11-21 | 星期四

退休族處置房產前要三思


【大紀元記者李平多倫多編譯報導】環球郵報作者Rob Carrick在最新撰文中說,人們談論最多的是退休儲蓄,長期生活規劃和退休後繼續工作好處,但實際上,房子也很重要,尤其是手頭一間已經擁有了幾十年的房子,就等於坐擁一大筆淨額資產。在退休後房屋處置上,一種是賣掉後買間共管公寓或乾脆租房,另一種是繼續居住或換間小房子。

安全感很重要

曾在滑鐵盧大學精算專業任教數十年、退休後定居維多利亞、曾擔任安省政府養老金事務顧問、現任國際精算協會(IAA)會長的退休專家Rob Brown建議是,嬰兒潮一代,最好是留住房子,不要急著賣掉搬到共管公寓或租房住。在實現退休安全這一問題上,關鍵一個辦法是在退休時擁有一座房子,且無債一身輕。

他說,快到退休年齡時,得盡量實現經濟安全和穩定,即盡量減少經濟波動,保證每個月收支穩定。如果房貸還清,房屋每個月維護支出是固定的,不確定的支出只有水電費和地產稅上漲幅度。即使是房屋保養和維護成本,也比租金上漲波和共管公寓維護成本波動要小得多。

他說,尤其是共管公寓成本,經常有共管公寓業主抱怨,公寓每年成本漲幅都超過通脹,除每月固定管理費外,動輒還有2、3萬甚至高達4萬的額外維護費用。而擁有房子,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中,便會有更多安全感,對於退休人士來說,安全感極其重要。

抵擋通脹

Carrick說,且不論房屋擁有成本是否比租房成本波動小,但可以肯定的是,擁有房屋,就無需為住房問題擔心,不用擔心房東哪天突然賣掉房子自己又得到處找房子。

Brown說,擁有一座房屋,還有了情感上的依托,如滿足有個家可以遮風擋雨,每天早上可洗個熱水澡。經濟考量因素則有,一方面房屋能抵擋通脹,長期來說,房價漲幅幾乎與生活成本漲幅等同。通過反抵押或房屋信用透支,房子還可變現,以應生病等重大不時之需。

他說,最後賣掉後,還可變成一大筆錢,用於未來生活。如自己的母親在93歲高齡才賣掉房子搬進退休養老院,賣房後的一大筆錢,完全可保障她在退休養老院很長一段時間的生活。

Brown認為,退休後保留房子的最關鍵一點是,房貸已還清,如此自己才有完全掌控,如房貸仍未還清,恐怕會經不起貸款利率上漲折騰。

維護成本估算

Brown認為,退休人士擁有房屋,即使有維護和保養成本,但經濟上會更安全穩定。以下是他提供的房屋持續維護成本明細。

‧價值成本:平均來說,維護和保養成本每年至少占房屋價值1%

‧面積成本:平均來說,每平方尺年維護成本1元

‧房齡和質量成本:老房子和材料做工差的房屋,

‧大件新舊程度:如房頂、鍋爐、車道、電氣走線、水管等主要系統新舊程度◇

(責任編輯:芮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