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车故事(四)——多伦多学车散记 | 人車軼事 | 大纪元汽车网 auto.epochtimes.com


2024-11-25 | 星期一

人车故事(四)——多伦多学车散记

发表: 2016年12月09日

uI5siCsgCup9NFUVoN2kwIG_bw4.jpg

就像是那个「为食而生」还是「为生而食」的古老命题,想想那些坐在教练车驾驶位苦熬的钟点,那哪儿是「Learn to drive」,分明是「Drive to learn. 」本宝宝表示很紧张,找教练要求第一条,就得是个不骂人不打人的好教(hai)练(zi)。

光头教练是好朋友推荐的,符合上述标准,所以一副非他不学的架势。终于等到他过完了漫长的黄历新年回来,头一次看到真人了。上车问他:「你那边有剎车吧?」他淡定:「我不是黑车。」好吧,我放心大胆地一脚油门踩下去,瞬间引爆了它在我开车生涯中惊天地、泣鬼神的第一脚剎车。

我开始意识到,车这个东西,就像一匹马,一鞭子抽重了,它当然就乱跑没影了,可怜了骑士。看来车的性格都是行动派,不打折扣的指令执行者。好吧,我要好好学学怎么给车下指令,好好学学怎么和这个四轮铁皮人交流。

教练教的第一个交流高频词就是「转弯」。转起弯来,才知道驾驶者和车的基本交流,都在眼睛的观察和手脚的感觉上。这可不是语言能胜任的。教练不厌其烦地说:「感觉弯道,感觉弯道……方向盘怎么打,脚底下怎么控制,都从对弯道的感觉来。」在完美假定状态中衍生出的理论指导,到了真的各种弯道上,好像都以不同的面貌活了起来,弯道也因为转弯时候的表现,被赋予各种性格,有忠厚的弯,有淡定的弯,有刻薄的弯,有诡诈的弯,有温和的弯,等等,有趣也挑战。每个转弯,眼睛、手、脚和车的交流都不尽相同,人和车之间的语言也是很丰富呢。

变线也是如此。教练说了,全面观察之后,开始微微地动方向盘。问题是,我的「微微」,在教练眼里,那简直就是……后来教练演示了一下「微微」,我惶恐:「您老是用思维传感开车的吗?」我意识到,自己该进指令进阶班了。谁说机械刚性粗重?不学车,真不知道这个四轮铁皮人还有这么细腻灵动的一面!  

我突然有点儿喜欢上开车了。虽然必须经过无数转弯和变线的苟且,才能自由飞奔到远方的诗和田野,可这些转弯变线,也有点像是短诗和阡陌呢。希望车和我能有差不多的感受,这样它一定会开心的啊。

到终于可以淡定地穿梭游走在各种形状的停车位之间时,教练告诉我到多伦多最繁华的一段路面,说是练路权。头一次听人这么正经地把「路权」这个词说出来。那不就是「红灯停,绿灯行」吗?后来的经歷证明,也对,也不对。那段路转弯太频繁,路况太复杂,以至于教练安全驾驶的所有口诀都被N次重复。后来我说,将来我自己开车时候,您老的声音一定会在耳边迴盪……后来他开车,路过一个停牌,我脱口而出:「Stop Sign Must Stop. 」他脱口而出:「别说话。」好吧……再后来,我渐渐意识到这种N次机械重复的巨大价值,关键时候真是能救命的。

路权练了一段时间以后,记得有一天,看到街上车水马龙,各行其道,貌似纷杂中井然有序,我竟然是开着车汇入其中的。那时候开始,我对路权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就像老子讲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每个人对路权的尊重,保障了纷繁中的安全和效率;每个身在其中的人,他的安全和效率,也由此得到了保障和尊重。一段路如此,一个国家和社会亦如此啊。因果律不虚,每个人都在承担着自己行为的后果啊,只是时间的早到或迟来而已。

愿所有辛苦练车、考了驾照的娃儿们,都平安驾驶,一路顺风。

文:玟琦

广告
 

新车优惠


胖编推荐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