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車故事(四)——多倫多學車散記 | 人車軼事 | 大紀元汽車網 auto.epochtimes.com


2024-11-21 | 星期四

人車故事(四)——多倫多學車散記

發表: 2016年12月09日

uI5siCsgCup9NFUVoN2kwIG_bw4.jpg

就像是那個「為食而生」還是「為生而食」的古老命題,想想那些坐在教練車駕駛位苦熬的鐘點,那哪兒是「Learn to drive」,分明是「Drive to learn. 」本寶寶表示很緊張,找教練要求第一條,就得是個不罵人不打人的好教(hai)練(zi)。

光頭教練是好朋友推薦的,符合上述標準,所以一副非他不學的架勢。終於等到他過完了漫長的黃曆新年回來,頭一次看到真人了。上車問他:「你那邊有剎車吧?」他淡定:「我不是黑車。」好吧,我放心大膽地一腳油門踩下去,瞬間引爆了它在我開車生涯中驚天地、泣鬼神的第一腳剎車。

我開始意識到,車這個東西,就像一匹馬,一鞭子抽重了,它當然就亂跑沒影了,可憐了騎士。看來車的性格都是行動派,不打折扣的指令執行者。好吧,我要好好學學怎麼給車下指令,好好學學怎麼和這個四輪鐵皮人交流。

教練教的第一個交流高頻詞就是「轉彎」。轉起彎來,才知道駕駛者和車的基本交流,都在眼睛的觀察和手腳的感覺上。這可不是語言能勝任的。教練不厭其煩地說:「感覺彎道,感覺彎道……方向盤怎麼打,腳底下怎麼控制,都從對彎道的感覺來。」在完美假定狀態中衍生出的理論指導,到了真的各種彎道上,好像都以不同的面貌活了起來,彎道也因為轉彎時候的表現,被賦予各種性格,有忠厚的彎,有淡定的彎,有刻薄的彎,有詭詐的彎,有溫和的彎,等等,有趣也挑戰。每個轉彎,眼睛、手、腳和車的交流都不盡相同,人和車之間的語言也是很豐富呢。

變線也是如此。教練說了,全面觀察之後,開始微微地動方向盤。問題是,我的「微微」,在教練眼裡,那簡直就是……後來教練演示了一下「微微」,我惶恐:「您老是用思維傳感開車的嗎?」我意識到,自己該進指令進階班了。誰說機械剛性粗重?不學車,真不知道這個四輪鐵皮人還有這麼細膩靈動的一面!  

我突然有點兒喜歡上開車了。雖然必須經過無數轉彎和變線的苟且,才能自由飛奔到遠方的詩和田野,可這些轉彎變線,也有點像是短詩和阡陌呢。希望車和我能有差不多的感受,這樣它一定會開心的啊。

到終於可以淡定地穿梭遊走在各種形狀的停車位之間時,教練告訴我到多倫多最繁華的一段路面,說是練路權。頭一次聽人這麼正經地把「路權」這個詞說出來。那不就是「紅燈停,綠燈行」嗎?後來的經歷證明,也對,也不對。那段路轉彎太頻繁,路況太複雜,以至於教練安全駕駛的所有口訣都被N次重複。後來我說,將來我自己開車時候,您老的聲音一定會在耳邊迴盪……後來他開車,路過一個停牌,我脫口而出:「Stop Sign Must Stop. 」他脫口而出:「別說話。」好吧……再後來,我漸漸意識到這種N次機械重複的巨大價值,關鍵時候真是能救命的。

路權練了一段時間以後,記得有一天,看到街上車水馬龍,各行其道,貌似紛雜中井然有序,我竟然是開著車匯入其中的。那時候開始,我對路權產生了一種發自內心的尊重。就像老子講的:「治大國若烹小鮮。」每個人對路權的尊重,保障了紛繁中的安全和效率;每個身在其中的人,他的安全和效率,也由此得到了保障和尊重。一段路如此,一個國家和社會亦如此啊。因果律不虛,每個人都在承擔著自己行為的後果啊,只是時間的早到或遲來而已。

願所有辛苦練車、考了駕照的娃兒們,都平安駕駛,一路順風。

文:玟琦

廣告
 

新車優惠


胖編推薦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