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tolia)
美國、日本和歐洲算是世界上道路交通最發達的三個國家和地區了,這其中又屬歐洲和中國的道路交通國情最像。中國屬于地廣人多的國家,但美國是地廣人稀,所以才會有66號公路這樣貫穿全美的公路以及衆多一望無際的高速公路,而日本則是地少人多,所以才會有K-car的存在,用來在城市中穿梭。既然歐洲的道路交通情況與我們相似,那就看看在歐洲人到底是怎麽開車用車的。所以這篇文章就和大家聊一聊我在德國和西班牙看到的汽車文化和用車態度。
飛一樣的開車
德國和西班牙的人開車都很快,經常是貼著限速開車,在高速路上很少能看到慢車,幾乎每輛車都盡可能的在不違反交通規則的情況下開快。一些開的比較慢的車都會主動在最右側車道行駛,或者主動讓車。我甚至感覺在歐洲沒有碰瓷的人,也是因爲汽車開的都很快,碰瓷的結果很可能是被撞飛了。除了貼著限速開車之外,所有的車起步加速都很快,再加上柴油車居多,發動機聲音大,所以在紅綠燈前的起步都有一種賽車比賽的即視感,有時甚至可以聽到撓胎的聲音。
行人路權至高無上
在考駕照的時候,科目一和科目四都不停的告訴我們,在路上要車讓人,但實際上在中國的道路上,行人的路權並沒有得到尊重,但是在德國和西班牙,行人的路權是絕對高于汽車的。在過路口的時候,完全不用擔心會有車因爲右拐而擋住你的去路,因爲所有的車都會提前停下,即便是在一些沒有信號燈的小路口。甚至于有一次我離一個路口還有八九步遠,然後一輛車還是停在了停止線之前,司機示意我可以先過,由此可見行人路權之高。
在德國和西班牙也有人闖紅燈,但是汽車依舊會停在停止線之前,不會和行人爭搶。嚴重一點說,在過紅綠燈的時候甚至完全可以自顧自的往前走,不看燈也不看車(當然我們很不提倡這種行爲)。
道路秩序井然
中國的交通參與者組成較爲複雜,尤其在一些二三線城市,汽車、老年代步車、自行車甚至還有農機車交錯行駛,由于各種交通參與者速度差距大、行駛路線不規範,導致道路秩序混亂。但在德國和西班牙交通參與者組成較爲簡單,只有汽車、摩托車、自行車和行人,汽車和摩托車在機動車道行駛,自行車和行人在非機動車道行駛,有的地方非機動車道還劃分了自行車道和人行道,同一車道的車輛速度差距小,所以即便是在車多人多的鬧市區,道路秩序也很好。
司機的道路秩序意識很高,像胡亂變道和不打轉向燈變道之類的行爲是比較少見的,所以在德國和西班牙汽車喇叭的使用率很低,在街上幾乎聽不到汽車喇叭的聲音,一方面是因爲道路秩序比較好,一般沒有胡亂變道的車,也沒有在路上亂竄的行人和自行車,所以不用喇叭來提醒,另一方面就是司機比較有耐心,願意等前面的人磨蹭。當然有時候司機也會比較不耐煩,在慕尼黑的時候,有一次一輛奔馳E級試圖在一條很窄的道路上掉頭,然後花了很長時間都沒完成,後面有一輛保時捷911等的不耐煩了,就轟了幾腳油門催促。
度假般的出租車
德國和西班牙的出租車司機都很悠閑,經常可以看到他們在出租車待客區抽煙聊天,甚至有一次我晚上十點從商場出來,當時商場也沒什麽顧客了,然後看到一輛出租車停在商場門口的出租車待客區,司機在車旁邊百無聊賴的踢著馬路牙子。同樣出租車也都很有秩序,不會搶客,而是很主動地排隊待客。另一次在火車站打車,我直接走向了出租車待客區隊列的第三輛車,然後司機和我說我需要去坐隊列的第一輛車,因爲那是第一輛,這種秩序還是需要學習的。
汽車用品和日用品是一樣的
在德國加油站數量很多,牌子也很多,在慕尼黑時酒店門口就有五家加油站。德國的商店關門都很早,一般九點左右就都關門了,而且基本是沒有24小時便利店的。但是加油站關門很晚,一般會營業到十二點左右,所以很多德國人加完油之後,順便就在加油站的超市做了采購了。在德國和西班牙的超市裏都能看到大量的汽車用品,從玻璃水到機油,從雨刷到輪毂蓋一應俱全,甚至還有不同種的輪胎可供選擇。對于他們而言汽車用品就是日用品,和鍋碗瓢盆是一樣的。
(來源:zhuayou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