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石山的聖誕節 Mt. St. Louis Moonstone|旅遊故事|大紀元旅遊網
简体 | 正体
2024-04-26 | 星期五

月亮石山的聖誕節 Mt. St. Louis Moonstone

3138.jpg

文/李舒言

滑雪名城貝裡市(Barrie)是南安省滑雪愛好者「朝拜」的勝地,四周被連綿起伏的雪山環繞,而每座雪山都有一段不尋常的故事。在冬雪即將再次覆蓋之際,我們來到其中一座有著如詩般美名的雪山聖路易斯月亮石山(Mt. St. Louis Moonstone),尋訪一個雪山背後的感人家庭故事。主人公艾爾菲麗德•赫特(Elfriede Huter)現年77歲,銀色短髮、目光矍鑠,她與我們相對而坐,將一段牽繫著遠在歐洲出生地的故事娓娓道來。

戰火繚繞期盼依舊  

1938年,Elfriede出生於奧地利蒂羅爾(Tirol)省首府因斯布魯克市(Innsbruck)。蒂羅爾省位於雄偉的阿爾卑斯山心臟地帶,高聳的山峰、山谷與湖泊連成一片,構成一片恬靜清麗的湖光山色,也是數百年歐洲皇家文化的發源地。因斯布魯克附近的瓦滕斯(Wattens)更是現在舉世聞名的施華洛世奇水晶的產地。

盡管出生在靈性富庶之地,小艾爾菲麗德卻生不逢時,出生當年,祖國奧地利被德國吞併,翌年更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童年的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必須穿著齊整地上床睡覺,一旦警報響起,立馬起床與家人一起躲進防空洞,然後就是接二連三的炸彈轟擊。雖然身處日復一日的戰火、貧困與食物匱乏之中,年末的聖誕節依然是人們溫馨的期盼與曙光。

聖誕傳統 歷久猶存

奧地利人信仰羅馬天主教,聖誕節慶祝始於節前四週。艾爾菲麗德對小時候點蠟燭的儀式印象很深,每個教堂和學校在十二月第一週就開始點第一支蠟燭,第二週點第二支……點到第四支蠟燭時就表示踏入聖誕節了。在學校,被挑選點蠟燭是每個孩子的榮幸,表示他(她)是那一週表現最好的孩子。

第一支蠟燭點起來後,就會經歷聖尼古勞斯(St. Nikolaus)及天使登門儀式。在奧地利,聖尼古勞斯就是美式的「聖誕老人」,是由真實的聖人尼古勞斯演化而來。聖尼古勞斯日通常是12月5日(或6日)。這天,穿著紅衣主教外套和發冠的聖尼古勞斯在天使陪同下(另一說是騎著白色駿馬)登門拜訪,給表現好的家庭和孩子發糖果禮物。反之,就會有可怕的魔鬼(Krampus)或怪老頭(Perchten)出現,以懲罰不聽話的孩子。而家長們也都經常會以此教育孩子們。

聖誕採購

在二戰期間的奧地利,人們平常沒有太多可以採購的物品,唯獨聖誕節前兩週物資較為豐富。在艾爾菲麗德所在的城鎮,人們主要的採購日集中在聖誕節前的兩個週日,第一個週日為銀色週日(Silver Sunday),第二個為金色週日(Golden Sunday)。在那,人們可以採購到蘋果、胡蘿蔔、甘藍、自家烤的小甜餅、麵包、手工編織品等。

聖誕樹和禮物

在奧地利的聖誕文化中,聖誕樹不會提前擺出來,而是由聖誕老人送來的。通常在聖誕前夜的晚餐後,大人讓孩子在小偏房裡靜靜呆著,然後自己回到廳裡把事先準備的聖誕樹拿出來,掛好裝飾,並在樹頂點上真正的蠟燭,將禮物放於樹下,然後再把孩子帶進來。大人和小孩一樣,在看到聖誕樹的一霎那都「驚喜」讚嘆。細心觀賞完後欣喜地拆禮物,然後吹熄樹上的蠟燭,以免著火。

小朋友們最期待拆禮物的一刻。由於物資缺乏,聖誕禮物通常是生活必需品,如編織毛衣、襪子、手套。聖誕節當天,穿上新衣服的艾爾菲麗德和家人一同上教堂參加禮拜,慶賀耶穌的誕生。傳統上人們會參加午夜彌撒,但在戰亂期間,父母不會讓孩子呆到那麼晚,早早就回家睡覺了。

聖誕大餐

除了聖誕樹與聖誕禮物,艾爾菲麗德最懷念小時候的聖誕大餐了,那可是期盼了一整年的「聖餐」。聖誕大餐包括了聖誕前夜、當天和翌日的三頓晚餐。

聖誕前夜的晚餐比較簡單,通常是魚和冷盤(Cold Cuts),最可口是烤野生栗子,那是小艾爾菲麗德童年的芳香回憶。

聖誕節大餐是奧地利傳統美食Schnitzel,與德國吉列豬扒類似。製作方法是把豬扒切成薄薄的一大片,撒上細膩的麵包粉,炸成乾乾扁扁的一片,入口乾爽鬆脆,沒有油膩感,旁邊配以米飯、土豆泥或炸薯條。色拉是用土豆做的,蔬菜包括胡蘿蔔、甘藍、微苦的菊苣等;甜品是用肉桂烹煮的蘋果片。

在奧地利,聖誕翌日是史提芬日(Stephen Day),而不是北美人稱呼的Boxing Day。這天,人們不烹飪講究的Schnitzel,而是替以簡單的烤豬肉;蔬菜則與前一天差不多,青豆色拉替代土豆色拉;甜品是磅蛋糕(Pound Cake),這是一種油、糖、粉、蛋比例皆為1:1做出來的蛋糕,裡面放各種水果、乾果、果仁等。聖誕節期間能吃到平時吃不到的點心、水果、巧克力、糖果和橘子等。

過埠新娘 聖誕頌歌

1956年,一個名叫尤瑟.赫特的年輕人從奧地利來到加拿大多倫多,任職汽車行業。尤瑟酷愛滑雪,曾經是奧地利國家滑雪競賽選手,盡管他並不打算在加拿大繼續從事滑雪行業,卻在機緣巧合中成為一名加拿大滑雪教練。1959年,尤瑟因腦瘤回到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市休養。

同年9月,在哥哥的小店裏認識了艾爾菲麗德,然後兩人幾乎天天見面,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十月尤瑟邀請艾爾菲麗德前往德國慕尼黑參加十月啤酒狂歡節,艾爾菲麗德認識了尤瑟的朋友,一起玩、喝啤酒和出遊, 艾爾菲麗德打心裏愛上尤瑟 。年底尤瑟向艾爾菲麗德求婚成功,1960年4月兩人在家鄉因斯布魯克市結婚,婚後艾爾菲麗德揮別故土和家人隨丈夫遠渡重洋來到遙遠陌生的加拿大。

回到加拿大後,尤瑟任職在Gravenhurst小鎮的Muskoka Sands滑雪場,同時經營運動物品專賣店。他們在Muskoka Sands安家並度過了結婚後的第一個聖誕節。初到加拿大的艾爾菲麗德不懂英語,並且已經懷上了大兒子羅伯特。她很想念遠在奧地利的家人,唱起了從小與家人一起唱的聖誕頌歌A Christmas Carol,唱著唱著就哭了。以後的很多年裏,每每聖誕節唱起這首歌,艾爾菲麗德仍會眼眶濕潤。

精誠所至 奇跡頓顯

任職Muskoka Sands期間尤瑟看到滑雪行業的發展迅猛,萌發了創業念頭,於是在1963攜同妻子回奧地利出售了家族經營的旅館生意,帶著一筆啟動資金回到了多倫多。

尤瑟考察了貝裡市馬蹄谷滑雪場(Horseshoe Valley Resort),看中那裡地處南安省的雪帶,以及旁邊一條日後成為400高速路的主幹道,于同年秋天購買了馬蹄谷對面的聖路易斯月亮石山滑雪場。經過一年的辛苦籌備和建設,滑雪場定在1964年12月16日正式開業,並邀請到了加拿大旅遊部長前來主持開幕剪彩。

但12月初,貝裡市降下了2尺厚的雪,正當大家高興之時,十二月中旬氣溫回暖,融化了全城的積雪,這可愁壞了尤瑟和艾爾菲麗德。眼看開業日子越來越近,信仰天主教的艾爾菲麗德整夜整夜地向神祈禱,祈求貝裡市再度下雪。精誠所至、奇跡頓顯,12月15日傍晚,聖路易斯山的天空開始飄下雪花,接著雪越下越大,一直下了整整四天。而最不可思議的是,除了聖路易斯山,貝裡沒有任何地方降雪,以致剪彩當天,旅遊部長沒有預料上山有雪,僅僅穿了雙皮靴,頭腦機靈的艾爾菲麗德當場出售了一雙雪靴給部長。

白色新年 得天獨厚

四天后雪停了,也開始融化了,尤瑟率領家人朋友、大人孩子,一起提著果籃走進樹林灌木叢裡,把積雪一籃一籃的提到外面山頂的滑雪道上,而艾爾菲麗德再次整夜整夜地祈禱……1月2日,三英寸的新鮮雪花降落在聖路易斯山,讓聖路易斯山成為省內少數幾個仍能繼續經營的滑雪場之一,滑雪者湧向該地區。雪持續下,但僅限於聖路易斯山所在的Medonte區域,神的對虔誠信徒的眷顧,讓聖路易斯山自開業運營的4個月裡,始終覆蓋著得天獨厚的天然雪。

追憶過往 信念永記

羅伯特是艾爾菲麗德與尤瑟長子,妻子莎拉是清教徒(English Protestant),其母親族系可追溯到著名的「五月花」號(Mayflower)上為躲避英王詹姆斯宗教迫害而逃至美國的清教徒,莎拉的曾曾曾祖母名叫Remember,當時與懷孕的母親同在船上。

1620年9月16日,裝著35名清教徒及另外約67名乘客的木製帆船「五月花」號,從英格蘭的普利茅斯出發,前往美洲新大陸馬薩諸塞洲殖民地,12月20日抵達。抵達後這35名清教徒出現水土不服及其它疾病,許多大人死去,包括Remember的媽媽也在難產中與腹中胎兒一同逝去。在那個寒冷而慘淡的聖誕夜,當地原住民為他們提供了衣物、食物、住宿和藥物治療,讓許多孩子存活了下來,Remember就是其中一個幸運兒。

2010年12月20日,莎拉唯一的女兒出生,正好與曾曾曾祖母Remember搭乘「五月花」號抵達美國的那一天相差390年,因此莎拉也給女兒起了這個意義深遠的名字——Remember。

莎拉的聖誕節

12月中旬,莎拉與羅伯特會帶著女兒到聖誕樹農場挑選真正聖誕樹,孩子喜歡乘坐這裡的馬拉車、喝熱巧克力和蘋果汁。馬車將他們一家領到聖誕樹小林子裡,挑好聖誕樹,農場工作人員會前來砍伐並運送回家。

莎拉家中通常準備兩棵樹,真的聖誕樹擺放作樓上,按照艾爾菲麗德兒時的家鄉習俗擺放聖誕裝飾,並在樹頂放上一個真正蠟燭。樓下擺放一棵假聖誕樹,懸掛孩子們一年到頭從學校手工課中手工製作的各種聖誕飾品,都是孩子們的珍愛,也是莎拉的驕傲。傳統與現代的交匯,在這個平凡但有不平凡的家族裡熠熠生輝。

聖誕前夜,莎拉和羅伯特一家進行傳統家庭滑雪,然後是聖誕前夜的傳統大餐;晚上10點,舉家穿戴整齊參加山腳下的村莊教堂舉行的彌撒和唱詩班唱誦耶穌誕生的故事,晚上11點回家。等孩子回各自房間睡覺後,莎拉和羅伯特開始把禮物擺放在聖誕樹底下,然後莎拉烹煮翌日早餐。聖誕節早上,等孩子起來後,羅伯特把頭一晚莎拉準備好的早餐放進烤箱烤熱,家族的聖誕節就在香氣瀰漫中正式開場了……

廣告



您可能感興趣